夜经济玩出“新花样”③ | 新场景——让夜经济“亮起来”又“稳下去”
2025-08-02 06:00:01 来源: 第1眼TV-华龙网
七月的重庆,热浪卷着晚风掠过江面,却挡不住整座城市夜经济的活力。
每当夕阳吻过地平线,重庆便轻轻按下“夜的切换键”,烟火升腾里,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。
日前,重庆天地、光影鎏鉴——青年北滨娱乐、重庆际华园入选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。这份“国字号”的认定,正透露着重庆消费场景的巨大潜力,通过持续解锁夜间新场景,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
山城的立体肌理,本就是夜经济最独特的舞台。在这里,“江、崖、街、洞、天”五种空间形态,织就了别处难寻的夜之画卷。
漫步鎏嘉码头,两江四岸夜景,加之各种娱乐业态让人流连忘返。
近年来,鎏嘉码头深度打造“光影+旅游”“光影+音乐”“光影+夜市”“光影+夜读”“光影+夜宿”五大消费新场景,通过档期活动与特色主题内容打造吸引外来消费。
不止是江边,戴家巷的崖壁步道上,时不时能遇到捧着冰粉的游人,俯瞰嘉陵江夜色;
十八梯的灯笼亮了,明清的木楼、开埠时的砖墙、手工银艺的叮当、拓铜画的墨香,把时光泡成了可触摸的模样;

防空洞深处藏着“天然空调”,35℃+的洞外热浪与20℃的洞内清凉碰撞,使得老火锅的红汤滚得更欢;
抬头望,来福士探索舱·云端乐园,云中漫步、云中飞跃等高空游乐项目,夹杂着游客们的欢呼。
“重庆的夜,是站着、坐着、走着,都能撞见不同的惊喜。”多次来渝游玩的山东游客何永笑着说。
如今,“江崖街洞天”这串带着山城基因的字符,正成了重庆夜经济的独特注脚——夜不再是白天的简单延续,而是立体空间里生长出的全新生活场景,串起“夜味、夜玩、夜赏、夜购、夜养”的丰富业态。
不久前启动的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上,不夜重庆形象IP“雾嘟嘟”更是为游客备好了六大主题地图:夜购的热闹、夜玩的放肆、夜味的诱惑、夜养的松弛、夜赏的璀璨,还有藏着宝藏的“五夜地图”。
此外,17条打卡线路更像一把钥匙,亲子家庭能在“遇见重庆线”里找童趣,潮流青年可在“都市潮音线”里追热爱,出片达人能沿“两江光影线”框住夜色,文艺爱好者会在“黄桷坪夜游线”遇共鸣,运动达人则能在“九滨夜跑线”与江风同行。

夜空之下,两江四岸的灯光铺展底色,一场科技盛宴为重庆夜色注入新魅力,重塑着夜间体验的新场景。
当洪崖洞的鎏金吊脚楼群与千厮门大桥的霓虹交相辉映,数千架无人机编织的光影画卷在两江夜空绽放——
高考季,无人机以“加油鸭”踮起脚尖,奋力托举向日葵,将“一举夺魁”的美好期盼展现在山城星空;
炎炎夏季,无人机化作风扇、冒泡的啤酒、冰凉的雪糕、沸腾的火锅……把山城夏夜的热辣与惬意搬上夜幕;
父亲节,罗中立《父亲》的轮廓在夜空浮现,沟壑纵横的皱纹里盛着最磅礴的温柔,成了独属重庆的祝福。

如今,这场科技秀不是偶然惊喜,已从节庆“限定款”变成了城市“常态款”。
数据显示,仅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无人机灯光秀现场累计观看人数超120万人次,其中5月1日当晚现场观看人数高达30万人。
一个月前,11787架无人机更以江豚跃浪、千里江山图、山茶花绽放等8组图案,一举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,让重庆的夜空成了会讲故事的画布。
数字的触角不止在高空。夜市的烟火里,直播架似乎成了摊位的“标配”:烈火里烤串翻卷的滋滋声、凉面被筷子搅出的酸辣香、手打柠檬茶碰撞杯壁的脆响,通过镜头传向千里之外,促使越来越多线上的“云围观”变成线下的“实地打卡”。
山城的夜从不是单声部的合唱,而是各地各展其长的交响乐。在“消费分层、功能分区”理念下,重庆正形成多点开花、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版图。
九龙坡区作为今夏夜经济的焦点,以“啤酒+美食+音乐”为核心,打造十大欢乐分会场,仅11日至15日期间,主会场杨家坪步行街吸引约157万人次到场参与,带动杨家坪商圈沿线消费超1.5亿元。
巴国城分会场融合巴渝古风建筑与现代元素,9天活动吸引游客超136万人次,较以往同期增长253%;巴国城内商家(含参展商家)营业收入共计5230余万元,较以往同期增长177%,喝掉啤酒超75吨。
石坪桥欢乐火锅分会场则聚焦重庆美食名片,以火锅文化为主题,联合商家推出平台优惠团购、菜品打折、啤酒免费等活动。

重庆万象城欢乐微醺分会场则引入特色酒吧,结合SEVENTEEN POP-UP、张韶涵演唱会应援等活动,吸引年轻客群。
与此同时,涪陵区依托滨江资源打造首届“长涪汇醉夏啤酒节”。“嗨啤”畅饮区里,重庆啤酒的沁爽混着江风;“烟火”市集上,特色小吃与创意手作相映成趣。更妙的是“凭景点门票换文创礼包”的巧思,让“活动引流-消费转化-全域受益”形成闭环,实现景区与商圈的客流互导。
每个地方的夜,都有自己的特色。这种“一区一品”的布局,让重庆的夜经济避开了“千城一面”的同质化,在差异中拼出繁荣。
2024年,重庆1.5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,超六成在夜里发生;今年一季度,全市社零增速在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继续领跑;重庆更是连续四年登顶“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”榜首。
这背后藏着夜场景持续生长的密码。
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定量应用研究室主任陈可看来,山城夜经济场景的创新与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。
纵向看,日间经济的自然延续——24小时奶茶店、火锅店、健身房,以及博物馆、图书馆、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开放时间的延长。
横向瞧,是消费模式的拓展——从单一餐饮购物,走向文化体验、旅游休闲、体育健身的融合,而且在数字与AI赋能下,无人机秀衍生出“天台经济”,业态联动更添活力。
从长远来看,夜场景的创新还能再深些。陈可建议,重庆可以把巴渝文化、美食文化、山城特色等特色文化,深度融合到夜经济的景观设计、场景打造中,提升全市夜间消费的文化品位和娱乐体验,进一步提高重庆夜经济的辨识度和吸引力。
比如,洪崖洞可以再添些商业模式的新点子,“两江游”的船能载着更多主题故事,无人机秀的剧本里该多些“重庆的细节”。

不仅如此,更需系统盘活存量空间:在天台、地下商业街、江岸等潜力区域,建立分时段共享的复合型经营场所,通过时空置换的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;培育专业化夜间经济服务商,如发展第三方夜间物流配送机构、完善24小时商业配套服务链等。特别要解决餐饮等业态的夜间原材料供应保障问题,为夜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生态支撑。
重庆的夜色,既是光影的绚烂,更是人民生活的写照。未来,重庆夜经济要在“亮起来”的基础上,向“强起来”“稳下去”突破。
当江风吹过两江交汇处,那些亮着的灯、沸腾的烟火、开怀的笑,也许正是城市夜经济最鲜活的动力源。
第1眼TV-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/文 首席记者 董进/审核
相关链接:
责任编辑:李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