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偷”到“种”,当城市阳台长出蔬菜
2025-08-02 18:18:53 来源: 海报新闻
7月28日,“15年前偷菜的那帮人去种菜了”话题悄然登上小红书热搜。
昔日热衷于在虚拟农场游戏“偷菜”的年轻人,如今纷纷在阳台花盆里栽种上西红柿、小葱、蓝莓等作物,有的甚至回了老家,在村子的菜地里郑重其事地展示着自己的现实收成。有网友直言:种花的尽头是种菜。
从“中看不中吃”到“能看又能吃”
从大火的拆盲盒、泡养生茶,再到种花、种菜,互联网上兴起的潮流悄然发生了转变。
如果说,在虚拟世界里偷菜是为收获即时的快乐,拆开盲盒是为了体验瞬间的多巴胺分泌,养生健身是照料抚慰身体的需求,那从养花到种菜,这种需要耐心等待才能收获的延迟满足,更显珍贵。
网友“叫我棉花花”分享了自己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,喜获丰收的她第一次体会到了父母辈种菜的乐趣,当水灵新鲜的番茄挂满阳台,那份亲手培育的感动让她不舍得摘下果实。

从一粒种子的埋下到一捧蔬果的收获,这过程无法被加速、被下载、被一键获取。它要求我们俯身贴近泥土的节奏,在日复一日的浇灌与观察中,感受生命本身的韵律,而这种生命能力的积蓄与生长,带来的感动自然是短暂的多巴胺刺激无法代替的。
从“偷”到“种”,在泥土中找回平静
春食山野草药,夏啖鲜蔬补矿物质。年轻人虽未彻底归隐,却通过阳台菜园复刻这种“依时而食”的生命律动,在播种与收获之间感受季节的更替。
网友“是呦呦呀0810”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种蓝莓大丰收的喜悦。“每天早上浇透水,在阳台上晒一天,十天浇一次可溶性肥”这是她的懒人版蓝莓养殖妙招。评论区里,大家分享着自己浇水灌溉、现摘现吃的喜悦。

种菜,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。当我们从虚拟游戏里的偷菜者变成现实播种者,这种改变更像是一种基因觉醒:在不可控的时间激流里,我们努力用泥土找回内心的安定。
无论是在阳台种菜还是回归乡土,在劳作中重新建立与泥土的联系,用真实的馈赠与分享代替表面化的社交,成为了跨越年龄与代际的最佳交往方式,年轻人在播种与收成中体会到了祖辈的乐趣,而那些晒在社交媒体上的收成照片,不仅是果实,更是血脉与泥土重新连接的鲜活证明。
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,当年轻人把菜苗埋进花盆的刹那,他们种下的其实是未被城市化完全驯化的那部分自我。
(海报新闻编辑 张卿彬 综合自小红书、澎湃新闻等)
责任编辑:陈丹丹